随着“ai”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化应用被重点强调,我国机器人产业又一次迎来了发展良机,服务机器人有望迎来快速崛起。加上全球人口红利的消退、自动化生产需求的释放,如今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加速落地,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在火力全开。
国内机器人发展火热却一将难求
从数十年的长久积累,到如今的一朝爆发,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已经被视为新一代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关键驱动力。我国虽然入局时间较晚,却也展现出了强劲的潜力与实力,在技术、资本和政策的持续助力之下,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一片大好。
然而,三军已整装待发,主帅却一将难求。未来,如何补强人才缺陷,培养一支完整、专业的机器人研发和应用队伍,形成一条比较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将是我国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人才缺口拖行业后腿
据2017年政府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0年我国人才缺口预计达到300万,2025年将扩大到450万。同时,据《人民日报》2018年1月份报道,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也已超过500万,供求比例仅为1:10。
然而人才缺口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我国没有充足数量的机器人专业人才,而是人才都集中到了理论研发领域,相反我国企业需要的却是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因此,当前我国的人才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培养不充分;另一方面则是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
谁能来主导人才培养
从现实角度来看,政府应该是引导的一方,企业和学校是积极实行的一方。在政府政策的规划指导下,我国高校通过建立机器人相关学院、专业,探索人才教育模式构建,同时,校企间广泛通过交流合作,打破校园与市场间的需求壁垒,培养人才教育的相关生态。
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而身为主导者的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又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未来,企业只有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开展,做到产教融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逐渐将巨大的人才缺口给填补上,才能有效推动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