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是常绿小乔木(学名为olea europaea),英文名为olive,既是植物的名称,也是果实的名称。最早新旧约圣经把它译成橄榄,因其果实美,像橄榄,其实这是误译。橄榄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现在通常称这种植物为油橄榄,也有人把它从英文名音译为“阿列布”。
油橄榄植株高可达8米左右,地中海各国都有生长,欧洲国家居多,如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法国、阿尔巴尼亚等均有栽培,美国加州也有移植。油橄榄分枝多,叶革质,披针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白色,木材耐腐蚀,可以雕刻、弯曲,制作工艺品。
希腊克里特岛在公元前3000多年已有栽培,据圣经记载,诺亚放出白鸽子带回方舟的即是一枝油橄榄叶,故自古以来,油橄榄枝叶象征和平和神圣。公元前600年油橄榄已是古罗马的重要作物,之后传播到地中海各国。
油橄榄5、6月开小黄白花,核果,可食,但新鲜果实中含有一种糖苷,极苦,不能食,可用稀碱如灰汁fye(sodium hydroxide)将糖苷中和,或用盐渍法去掉苦味,然后可食,在西菜的冷菜中常放上几颗黑色的油橄榄。用成熟的果实可榨成油橄榄油(olive oil),是一种高级食用油,也可供药用。油质纯净,可供烹调用,古代希腊人曾用油橄榄油涂抹身体,保护皮肤。油橄榄油含脂肪、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不含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一匙油橄榄油(约14克),可提供120卡路里热量,欧洲各生产国都用玻璃瓶装盛后在超市出售。
我国曾在上世纪50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油橄榄,小苗在云南等地栽培。上海在共青苗圃、长风公园、复旦大学也有少量栽培,以后在淀山湖旁大观园游览区一个小岛上栽了一片。油橄榄的栽培品种很多,如要获得高产优质的植株,必须用优良品种嫁接在普通实生苗上,加强水、肥管理。油橄榄可供观赏,花还有香味,它更是一种木本油料,当前上海造林、绿化方兴未艾,油橄榄是值得推广、栽培的植物。